2014年《支付清算蓝皮书》指出支付终端日益多元

2014-04-27 08:55     相关链接:光明网     

 

核心观点

●支付清算体系国际化应是人民银行政策着力点

●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为“海淘”带来便利

●第三方支付业迎来增值服务创新模式迅速增长

●手机将改变终端结构成为未来最主要支付工具

●非现金支付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增加

光明网北京426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支付清算蓝皮书: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发布暨支付清算理论与政策高层论坛,2014426日在京举行。蓝皮书由杨涛主编、程炼为副主编,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支付清算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国内外支付清算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并且深入发掘了支付清算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报告还为支付清算行业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支付清算组织、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决策提供了基础材料,以及为支付清算领域研究者提供了文献素材。

据专家介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支付清算体系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但就国内外普遍来看,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未纳入金融学主流之中。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这一研究领域的巨大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由于涉及经济、金融、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的知识合并,支付清算研究将带来令人兴奋的研究探索。《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从中国和全球两个维度,从理论、实践与政策多个视角,对于支付清算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点”“面”结合的深入研究。

蓝皮书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领域不断开放,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主导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要跟上国际化步伐。推动支付标准国际化、支付清算系统统一化,这是中央银行不能回避的问题。不断推动支付清算体系国际化,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仍应是人民银行今后的政策着力点。

专家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客户在境外网站上购物时,无需再通过有VISA、万事达等标识的双币银行卡才能完成支付,而只要使用单币种的人民币卡,通过试点支付机构便可在境外网站上消费支付,省去了个人结售汇等烦琐的手续。同时,外管局也做出了相应一系列规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为了防止客户利用跨境支付进行洗钱活动,外管局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按月向所在地外汇分局书面上报客户通过跨境外汇互联网支付的金额、笔数、交易性质、国别等的报告,对于每月累计交易额超过等值20万美元的客户,还需上报累积高频支付报告。经监管部门核查属于异常交易的,支付机构应停止为该客户办理一切业务。外管局还规定,依法合规开展跨境互联网交易的个人结售汇不受年度总额的限制,但原则上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1万美元。

专家指出,虽然关于进入大财富管理时代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是与国外相对成熟的金融理财市场比较,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理财产品不仅种类较少,而且其销售主要依赖于传统渠道。以基金、保险类产品为例,由于传统渠道的成本较高,并且跨行支付也存在不顺畅性,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传统理财产品的结合成为可能。因为,后者可以充分利用前者的消费支付、资金集聚与信用中介功能。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网络交易行为,可以预计,通过融合各类第三方金融理财服务,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将迎来增值服务创新模式的迅速增长。证监会在201110月颁布实施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允许除了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之外的第三方企业开展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从而促进基金业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并且先后颁发了多张第三方基金销售支付牌照。其中,支付宝、汇付天下、银联电子、易宝支付、财付通、快钱等12家公司都获得网上基金支付业务资格。可以看到,这类业务的开展将带来基于互联网的财富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面临对金融风险是否积累的争议,也有新兴金融产品及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但是总的趋势,应该是一方面尽快完善相应规则,合理控制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这类适应大众需求的创新,给予一定的探索空间与容忍度。

专家强调,终端一直是支付领域创新的永恒话题,谁拥有了终端技术谁就占领了发展的主动权,在未来,必将呈现“无终端不支付、强终端强支付”的格局。长远来看,未来支付终端体系,将是以手机为主、电脑为辅的二元时代,电视、电话只是起到补充作用,ATMPOS机等传统终端可能会在支付领域被逐步边缘化,甚至被淘汰。诚然,目前人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和日常生活上的习惯决定了各类终端并不是绝对替代的关系,但毫无疑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4G网络的应用,手机这种人们生活中最常用、最便利的个人移动终端将会改变整个终端体系的结构,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支付工具。当然,在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多,如银行、支付企业、软件厂商、手机厂商、运营商等,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各方共赢的行业发展格局,业务模式与定位尚不清晰,导致行业主体之间缺乏明确的权责分担机制,也使现有的业务拓展和竞争往往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这是移动支付发展中面临的核心挑战。

专家指出,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货币政策工具效率的提高、改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带来更复杂冲击。其中,非现金支付工具包括电子支付、银行卡、票据以及汇兑等业务。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和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现金支付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增加。正是由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快速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为深远。课题组研究发现,当非现金支付比重增加时,一方面会导致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货币乘数将会上升,从而货币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非现金支付减少了交易中在途资金的需求,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周转速度的加快增大了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分享到:

上一篇:  徐州地区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再添新军
下一篇:  组织机构代码,你了解吗?

评论

绿盾在线
×
=合作留言=
绿盾业务合作
×
  • 马先生
    15652211315
  • 黄先生
    15652011315